报告决议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广州市科协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03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广州市科协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之际召开的一次会议。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团结引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奋发为,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市科协十大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以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在市委正确领导和上级科协悉心指导,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扎实履行“四服务”工作职责,推动广州科协各项工作实现了发展。

(一)突出强化政治属性,团结凝聚科技工作者取得新成效

1.注重加强政治引领深化学习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广泛开展“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3000多场(次),20余万人次参加。加强阵地建设创办全国首家省会城市科协党校(科技人才学院),面向科技人才、科协系统干部、团体会员开展培训宣讲,覆盖近3万人次。着力宣传激励。注重讲好广州地区科技工作者故事,联合媒体开设“广州院士画传”“广州地区青年科技工作者风采”等专栏,宣传科技工作者1.2万人次;以每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契机,广泛开展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广州市优秀科普工作者、优秀科技志愿者等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科学家故事会”品牌,获评广东省优秀网络视听节目。近年来,广州地区涌现出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

2.积极培育人才品牌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围绕广州“3+5+X”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建成41家工作站,柔性引进合作院士45人,承接(参与)国家级科技专项26个、省级科技专项46个,完成重大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100项。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资助培养163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培养对象入选国家和省人才计划项目37人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0余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重大项目150多个。培育“国际学术会议之都”支持在穗召开国际学术会议、高端论坛和科技创新沙龙57场,吸引线上线下参会人员224万名,收录论文2000篇,带动本地科技社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3000多场次。

3.精心开展联系服务注重关心关爱制订市科协联系服务基层组织和科技工作者制度,建立健全组团服务、对口联系、多元支持的闭环工作机制,全市科协组织共走访慰问院士、科技工作者、企业技术人员5000人次疫情期间,组织“花城有爱·在穗过年”等主题关爱活动,3000在穗过年的科技工作者家庭赠送“过年·科普游”礼包,会同市委人才办等部门制定院士服务工作方案积极举荐先进推荐广州地区优秀科技工作者参评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人才计划近年来先后有130人次(团队)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工程师奖、求是杰出青年奖等国家级奖项加强对外交流推动广州开发区、南沙新区获批设立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成功申报设立海智国际研发社区推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科创中国”大湾区青年百人会,实施港澳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开展“读懂湾区 科普同行”港澳青少年研学活动,推进大湾区工程师资格互认工作,进一步密切穗港澳科技人文交流合作。

(二)始终聚焦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激发新动能

1.深入推进“科创中国”广州试点建设建立健全试点建设机制。成立包括16个市直单位和11个行政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遴选21个“科创中国”市级试点区和园区,持续扩大“科创中国”品牌影响力和资源集聚力,广州先后17个项目入选“科创中国”系列榜单、品牌活动,5个单位获评“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加强“科创中国”广州站信息化平台建设汇聚成果项目3.2万条,专家人才资讯1.2万条,需求信息7000多项,为线上成果交易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推动企业家“所需”与科学家“所能”有效对接推进协同创新。引入中国科协科技服务团,推动30家全国学会与广州地区企业、科研院所签约合作。发挥成员单位作用,推动出台《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等一批法规政策,深入实施揭榜挂帅”“包干制等创新机制,围绕21个产业建立链长+链主的工作推进体系试点成效获得中国科协肯定,广州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构建起“展会交易—平台服务—基地建设—人才汇聚—成果转化—生态优化”的全链条模式

2.成功举办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展会规模不断扩大参展单位与项目数、国际化项目数、展期成交额等逐年递增,共计展出创新创业成果4.5万余项,转化落地项目金额超760亿元服务内容持续完善发起成立创交会成果转化投融资联盟,推动成立规模超千亿的创交会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基金,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评选系列榜单,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专业化服务成果转化常态开展建立96家创交会成果转化基地,开展常态化的项目路演、成果推介、产学研合作活动700余场,由1.0版的1+1+N”办会模式升级为3+2+N”的2.0版办会模式实现成果交易“永不落幕”。

3.积极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科技工作者上山下乡行动邀请院士专家100余人次深入涉农区调研对接设立花卉、水果、蔬菜、水产等领域乡村振兴科技服务站,全市科协系统累计开展科技指导、人才培训等服务“三农”活动435场次,惠及农民近8万人次。开展科普服务乡村振兴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广州市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全市建成科普特色村110做好精准扶贫和合作帮扶工作,圆满完成梅州市五华县坪南村扶贫任务,78户贫困户实现100%脱贫;开展组团帮扶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工作,组织“科普大篷车走进蕉岭中小学”“走出大山来穗研学等特色活动,推动航天育种项目落地广福镇,促成总投入2300万元的“中国智慧校园百城万校公益行动—教育帮扶项目”签约;与龙岩市科协签订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对口合作典范样板,支持闽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4.推动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市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合作委员会平台作用,举办院士咨询座谈会,累计邀请“两院”及外籍院士72人次开展重大战略决策咨询“推动广州人工智能发展”等10余条重大建议获市政府采纳实施。建立广州科技思想库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州重点产业发展等课题形123篇决策咨询报告,征集采编《科技工作者建议》81期,其中22篇获市领导批示。丰富智库研究内容。与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合作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首次摸清广州地区科技工作者底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系统开展科协工作研究,首次发布广州科协建设发展报告》蓝皮书;市科协参与的《南沙极点驱动下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生态战略研究》被纳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2023重大项目

(三)大力开展科学普及,促进科学素质提升实现新突破

1.深入实施素质行动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市、区两级政府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成员单位每年开展科普项目100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制定《广州市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科普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科普经费保障机制,市级财政每年拨付1200万元科普专项经费,有力保障了科普事业发展加强平台建设。牵头成立广州科普研究智库、广州科技传播联盟等科普平台,吸纳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媒体等100多家机构参与,发布国内首部以地方性科技传播为主题的发展报告《广州市科技传播发展报告(20222023)》。服务重点人群。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1000多场、受益师生近600万人次资助城镇劳动力职业培训120余万人次;开展“美丽乡村科普行”走进300个乡村、惠及100万农民印发《广州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读本》10.1万册;设立社区银龄科普学”27线上线下受众30万人次2022年广州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20.8%2015提升9.1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首位。越秀区、南沙区、增城区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区市科协被中国科协表彰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

2.丰富科普内容供给打造品牌项目。组织开展广州科普嘉年华、科普游、公民科学素质竞赛、院士专家校园行、科普大讲坛、科普大篷车巡展等品牌活动,累计受众逾8000万人次,市科协连续8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创新开展资源覆盖全市、时间跨度全年的科普开放日活动,组织230家科普资源单位向市民免费开放,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1000万人次;打造“科博士”科普IP,培育“科学实验秀挑战赛”等科普新品牌,深受市民欢迎创新科普形式着力构建全媒体科普传播体系与省、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开办《科学大求真》《科普一分钟》等科普栏10余个覆盖人群超9000万;建设“科普广州”新媒体矩阵,累计发布推文、视频7500余篇(条),全网浏览突破1.3亿次开展防疫科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组织防疫宣传,开设“一线医生来支招”“心守护”等科普专栏,累计发布疫情防控相关科普内容3000余条、短视频400多个点击量超2800万次

3.推进科普场馆建设建设广州科学馆。顺利完成可研立项、设计优化、基坑建设、主体工程招标等关键环节组建广州科学馆建设专家委员会,深入推进展教大纲论证优化升级广州青少年科技馆精心策划航天、航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家精神、国防教育等高质量展览受到市民群众的热捧年度参观人次同比增长300%实现小场馆大作为、老场馆新活力。丰富基层科普设施会同市科技局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广州现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33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28家、市科普基地225,各基地累计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活动超过2.3场次,服务公众达1.67亿人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科普展教场馆黄埔区率先在全国建立少年科学院探索“一街一镇一院士”的基层科普新模式。

(四)着力推进深化改革,推动科协组织建设呈现新局面

1.突出加强党建工作强化政治建设市科协党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群团改革重要论述和对广东、广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执行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机制,深刻汲取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教训,深入推进市委巡察整改,用扎实的整改成效体现政治忠诚、政治担当落实主体责任。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力推动模范机关创建科协干部政治素养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先后获得金穗杯工作创新大赛三等奖、全市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二等奖等荣誉强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修订完善党组工作规则、选人用人、财务管理等各类制度83,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人的长效机制。

2.有序推进科协系统改革。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群团改革的决策部署,推进落实《广州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广州市科协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优化科协领导机构来自基层一线的市科协全委会委员常委会委员比例提高到75%完成市科协机关内设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优化调整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全面推进“3+1”试点工作,广泛加强与基层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全市176个镇街均实现科协工作覆盖,市科协和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6区科协省科协评为基层组织建设及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工作先进单位。实施“党建强会计划”广州市科技社团党委,出台广州科技类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意见市科协主管的61家科技社团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广泛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志愿服务,广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医心为民项目入选首届全国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先进典型

3.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扩大组织覆盖指导成立广州数字经济协会、广州工程师学会等新型学会组织广泛发动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成立科协,实现市属高校科协组织全覆盖企事业科协360连续多年增幅居全省首位团体会员数量达513个,较2017增长140%从化区、南沙区所辖镇街全部成立科协组织促进规范管理制定《广州市科协团体会员管理办法》,创新开展社会组织常态化评估、登记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联合评估等做法,推进“以评促建”,36个学会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获得3A以上。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市科协机关与区科协、学会人员交流学习,定期开展学会秘书长、基层科普骨干、新闻宣传队伍等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科协工作人员能力素质。

各位代表!奋斗充满艰辛,成令人鼓舞科协事业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科协亲切关怀离不开社会各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厚爱,离不开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系统干部职工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在,我谨代表市科协第十届委员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广州科协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市科协系统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科协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的方法手段还不够丰富科技工作者的组织力、引领力和服务力还不够强“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建设还未能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创交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还有待提升;科普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科普公共服务不够均衡,还未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科协特色智库建设比较薄弱,高质量智库产品还不够;基层组织建设和学会改革力度还有待加强,信息化建设还比较滞后;科协系统干部队伍的能力素养、工作作风还有待强化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未来五年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二、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的使命无比光荣、担当的责任艰巨繁重。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意图,深刻理解科协工作肩负的历史责任深刻把握群团改革发展的工作要求,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扛起广州科协使命、体现广州科协担当,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全市发展大局。

(一)深刻领会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和时代内涵,坚定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在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科协作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着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广州建设科技创新强市贡献力量。我们要胸怀“国之大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增强创新自信,筑牢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思想根基。我们要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广州科教资源富集、实验室创新平台聚集、各类科研人才云集的优势,当好桥梁纽带、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我们要强化国际视野,拓展国际科技交流民间渠道,增进对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助力广州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二)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广州的殷殷关切和谆谆嘱托,增强服务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广东、广州关怀备至、寄予厚望,要求广东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改革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寄望广州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深关怀,为我们在新征程中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协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准确分析科协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广州的目标定位决定了科协工作的方位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党中央赋予广东、广州新的使命任务,全面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发挥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东省会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作用,觉把科协工作放在全省全市发展的大格局中来思考,放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战略上来谋划。广州的产业格局决定了科协聚焦的重点市委要求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进,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我们要围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深海空天等产业发展找准科技创新的焦点难点、痛点堵点,把科协的服务落到人才上、企业上、产业上,形成推进发展倍增效应。广州的改革基因决定了我们科协发展路径市委强调新征程上要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重整行装再出发、“二次创业”建新功我们要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活力,聚力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服务构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全链条创新路径

(三)充分认识科协组织的使命任务和平台优势,深化科协“四服务”的成果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协工作,先后就科协改革发展、人才工作、科普工作等作出重要指示、发表重要讲话,特别是2021年,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科协组织“要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更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近年来,中国科协先后赋予广州“科创中国”首批创新枢纽城市、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为我们凸显优势特色、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抓手。我们要不断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服务全市科技工作者,团结凝聚各方面优秀科技人才,推进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引擎,为广州“二次创业”提供人才支撑。我们不断增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实效,用平台引人用生态聚人用服务留人,点燃科技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激情,提升科技企业活力动力实力,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我们要切实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构建新时代广州科普生态,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厚植创新沃土。我们要充分发挥服务决策咨询作用加强特色智库建设,开展重大问题战略咨询研究,汇聚科技工作者群体智慧,形成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强大合力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科协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充分提升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不断提高对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的贡献度,更加有效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职责,更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广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坚持高举旗帜,以更高的站位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1.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一是着力提升理论学习实效巩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推进科协系统理论学习制度化常态化,培育“科协学堂”品牌。做深做实宣传宣讲、研究阐释和调查研究强化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切实把学习成果体现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二是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宣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增强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信念。常态化开展“四史”学习引导科技工作者不断砥砺科技报国的初心和使命,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三是持续优化学习宣传机制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完善广州科协全媒体传播矩阵,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学习时效,延伸学习触角。针对不同科技工作者群体特征,广泛开展分众化、差异化、精准化学习宣传,画好科技工作者“众心向党、自立自强”的最大同心圆

2.建强市科协党校(科技人才学院)一是强化师资力量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和智力资源优势,邀请高水平专家学者授课鼓励各级科协领导干部和一线科技工作者上讲台与兄弟科协省委、市委党校建立师资共建共享机制二是丰富课程设置。根据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系统干部的培训需求完善课程内容,充分利用上级科协开发的富有科技内涵、针对性强的特色精品课程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网上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广泛开展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情景式教学三是拓展教学阵地加强与省内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协同合作用好各级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干部培训高校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平台,打造一批具有科技、科协特色的教学基地。四是坚持分层分类。重点组织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工作者、科协组织工作人员科技社团党务人员、科创企业负责人等群体的培训持续打造没有围墙的政治引领阵地

3.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一是培育工作品牌持续办好“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深化“科学家故事会”品牌建设。组建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院所、进社区、进企业活动举办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征文比赛。推出一批科学家精神宣传产品,编印出版《讲好科学家的故事》图书,拍摄“科学家的故事”系列纪录片。二是选树先进典型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加大对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创新前沿、基层一线和青年科技人才动态宣传,营造热爱科学、尊崇科学家的浓厚氛围三是建好工作阵地推出广州地区科学家精神展,依托广州青少年科技馆争创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鼓励和支持全市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教育基地。发挥科技社团高校科协作用,广泛组织学风传承活动,切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二)坚持创新驱动,以更强的担当助力科技经济融合

1.全力贯彻落实《南沙方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是完善与港澳科技协同创新常态化联络机制进一步发挥市科协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秘书处作用,推动开展学术交流、项目路演、转化对接等常态化协同创新活动,不断扩大联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参与港澳青年暨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支持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做强做粤港澳大湾区IT应用系统开发大赛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二是优化科创服务效能发挥“科创中国”大湾区青年百人会作用举办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大湾区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和创投家对接需求提供平台。发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作为“海智国际研发社区”的积极作用,加强粤港澳科创联合攻关。在创交会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成果专区,汇聚优秀科创项目,促进成果转化落地深化海智平台建设推动南沙新区广州开发区两个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优化国际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建立更多离岸基地合作空间示范点。支持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等申报海智国际研发社区,推动广州地区的科研院所、科创企业申报中国科协海智基地或省科协海智工作站。四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师资格互认深化南沙新区、黄埔区工作,发挥广东省工程师学会和广州工程师学会联合工作站作用,开展广州地区工程师资格互认情况摸查、资格水平评价等工作,制订《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师资格互认(广州)试点》实施方案,不断扩大试点行业领域范围

2.全力办好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深化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建设一是化办会模式。深化“3+2+N”办会模式,以发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展示交易为手段,以促进成果转化为目标,以全链条服务为特色,持续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科普化的国际科技盛会二是完善科创链条。充分发挥我市作为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的资源汇聚优势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争取中国科协和国家级学会支持,通过展会支撑、大赛牵引、基金加持、基地助力,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形成成果转化闭环服务链条三是拓展海外渠道。实施创交会合作伙伴计划强化与外国际科技组织的联系,联动开展海外推介、项目路演、投融资对接、互访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拓宽国际项目招展渠道,吸纳更多国际资源、产业资源、企业资源、科普资源、创投资源注入创交会四是强化金融支撑。发挥好创交会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基金群作用,积极推动基金实体化运作,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助推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进一步发挥交会融资联盟作用,构建多层次、高效率的科技创投服务生态圈五是优化平台服务。加强创交会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发挥龙头基地牵引作用,整合基地科技成果、企业需求及投融资服务等资源要素,形成链条延伸、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良好局面优化升级科创中国广州站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吸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转移机构等入驻平台,发布技术需求、技术转让、产品研发等信息,为成果交易提供线上对接服务组织开展科创中国技术经理人培训,整合企业、高校院所、学会、服务机构的专业人才,培育打造专业化、市场化技术经理人队伍,提高技术转移转化对接服务实效。

3.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一是推动科技人才下沉。探索开展基于“科技小院”的广州惠农人才行动,推动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选派科技人员扎根农村,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更加贴近农业生产、符合农村需求。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服务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工作者获得感。二是开展科技服务入乡持续建好乡村振兴科技服务站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农技服务和科学普及活动,带动广大农民学科技、信科技、用科技。开展“院士专家乡村行”活动,组织院士专家服务团针对广州涉农区、重点农业产业和农业技术开展精准咨询和科技服务院士专家工作站、创交会等优质资源导入农村地区、农业产业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三是深化结对帮扶合作继续深化落实与龙岩市科协对口合作协议,立足各自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特色优势,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普资源共享、乡村振兴帮扶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探索组织国家级资源深入对口帮扶点调研指导,开展需求对接、科技咨询、技术指导等活动,助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着力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一是壮大智库队伍优化专家库建设,积极拓展“外脑”渠道,加强与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高水平研究机构合作发动科技工作者围绕服务创新发展、民生改善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二是丰富平台项目。进一步发挥好广州市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合作委员会作用,围绕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开展重大课题研究依托科普中国智库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在促进湾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搭建科普交流平台、孵化理论实践成果等方面探索创新、深化合作。探索实施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积极开展决策咨询研究。三是孵化研究成果强化学术交流、论坛活动等工作成果提炼,围绕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有针对性的决策咨询报告。定期编制发布《广州科技工作者状况》《广州市科协建设发展报告》广州市科技传播发展报告》等系列蓝皮书。优化《科技工作者建议》征集采编机制提升决策建议的数量和质量

(三)坚持聚才引智,以更优的举措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

1.建设平台阵地一是建好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针对科技团体和科技工作者需求,集成科协系统资源搭建网上平台,提供业务办理、项目申报、学术活动、政策解读等“一站式”服务,开展“网上建家交友”活动,增强工作联系和情感交流,提升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效能。二是丰富实体服务阵地。建设广州院士专家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院士专家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学术交流场所和成果展示空间。推动各区科协加强与教育、医疗卫生、农技推广、金融、电信、供销、邮政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共建共享基层工作阵地。

2.优化品牌项目一是优化院士专家工作站项目围绕广州市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站立项,完善院士专家工作站评审和管理办法,加大动态管理追踪问效力度,推动院士专家团队同建站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助力破解科技创新难题,培育更多科技人才。二是完善青年人才培养项目加大“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支持力度,探索开展在穗港澳青年托举工程等项目,优化导师帮带、项目支持、成果落地等措施,促进广州地区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推动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能力突出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是打造高端学术交流项目优化“国际学术会议之都”项目,办好“花城院士科技峰会吸引一批高水平、高规格的常设性学术会议落地,构筑广州科技学术交流新高地,提高我市学术交流的国际影响力、人才聚集力、成果产出率。

3.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挖掘培养机制。建立拔尖人才发现、举荐机制,发现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积极举荐广州地区优秀科技工作者参评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工程师奖、求是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及广州科技创新南山奖等科技类奖项及荣誉奖项。是构建交流互鉴机制。围绕协同创新需求,开展“科协机关开放日”“团体会员沙龙”“产学研对接会”等活动,推动市区科协、学会、企事业科协、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之间定期交流、精准对接。三是优化联系服务机制。修订完善《广州地区院士工作联络制度》进一步推动院士服务工作规范化与制度化。建立健全服务科技工作者闭环工作机制,建立畅通、紧密、稳定的双向联系。注重倾听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声音,聚焦急难愁盼问题,办实事、解难题,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四)坚持科为民,以更大的力度做好新时代科普工作

1.抓生态,提升科普发展格局一是系统推进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推动修订《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进一步发挥广州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科普工作局,推动实现到2025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4.5%的目标。二是产业化发展深入开展广州地区科普产业状况调研,会同相关部门实施培育和壮大科普产业发展措施。加快推进科普展览、图书、旅游等科普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具有广州特色的科普产业体系。三是社会化协同。动员各类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媒体加大科普资源供给,提升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科普服务功能,推动科技工作者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持续办好“广州科普开放日”等社会化惠民科普活动。四是国际化合作。拓展国际科普交流渠道,引导和支持科学共同体联合申办和举办国际科普论坛加强与国际知名科普场馆和科普机构的联系,助力广州科学馆的国际化建设。强化与港澳对接,打造粤港澳青少年科技活动品牌,支持南沙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普示范基地。

2.抓品牌,丰富科普活动供给。一是丰富青少年科普品牌。持续办好广州科普嘉年华广州院士专家校园、广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培育“小小科普讲解员大赛”等一批具有广州特色的全市性青少年科技类竞赛和研学活动品牌项目二是优化农民群体科普品牌扩大“乡村大喇叭”项目试点范围,编印发放《广州农民科学素质读书》,进一步建“科普特色村”。三是打造产业工人科普品牌。广泛开展职业技能、信息技术等科普教育和培训,办好流动课堂、线上微课,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合作,举办产业技能大赛、广州公民科学素质竞赛等。四是擦亮老年人科普品牌。实施银龄科普行动,发展壮大老年科技志愿者队伍,进一步丰富“银龄科普学堂”内容。五是深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品牌。继续出版《广州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读本》、编印《科技速览》,办好广州科普大讲坛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养

3.抓场馆,建强科普基础设施。一是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研究制定《广州市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推动各区和相关单位建设具有地方、产业、专业特色的专题科技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科普展教场馆。二是统筹推进市级科学馆建设围绕“世界一流、国内领先、广州特色”目标按照“科学探究体验中心、创新创意展示实践中心、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和国内国际科学交流窗口”定位,扎实推进广州科学馆建设,打造世界级科学中心和文旅地标。优化升级广州青少年科技馆,打造集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技展览和教育于一体的特色科技馆。三是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加强对市级科普基地的认定、管理和考核工作。推进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科普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科普资源的需求。

4.抓传播,深化科普工作效益一是繁荣科普创作建立健全科普创作激励机制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科技社团等单位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创作创作适合多渠道全媒体传播推广的科普作品做好优质科普作品的推介与共享服务二是探索内容转化机制。着眼科学、权威、精准、及时、有效、立体的科普工作目标,针对不同受众特点,做好科普内容的二次创作,推动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通俗化、大众化阐释和传播。是构筑协同传播体系。支持广州科技传播联盟建设,整合联盟成员单位资源,扩大科技传播朋友圈。加强“科普广州”矩阵建设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多形式的全媒体传播推动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平台、综合性报刊的重要时段或重要版面设立科普专栏专题三是实施科普智慧化工程打造集信息查询、活动预约、事务办理等功能于一身广州地区科普服务平台,推出科普资源地图等智慧化科普产品,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智能、便捷的科普服务。

5.抓队伍,激发科普人才活力。一是发挥院士专家引领作用。继续开展“百名院士百场科普”活动发动院士专家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做深、做科普工作。加强广州市科普专家库队伍建设二是提高科技工作者科普热情深化广州科普名师队伍建设。以项目的形式支持科技工作者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普工作。探索制订科普人才队伍规划三是提升专职科普工作者工作能力。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不断壮大科普场馆、新媒体科普、科普研究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设立科普岗位定期举办科普专业培训四是健全科技志愿服务体系。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扶持特色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科技志愿服务体系。五是探索建立激励机制。支持广州市合力科普基金会探索设立“广州科普奖”。探索推动科普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研究推进将科普工作成效纳入学会评价体系。

(五)坚持守正创新,以更实的作风建设一流人民团体

1.坚持和加强党对科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科协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深入贯彻落实“两个维护”制度机制,推进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在广州科协系统落地生根。深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动态分析研判和应急处置提升科协系统意识形态工作水平二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培育“我和我的科学家偶像”演讲比赛、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策划比赛、支部书记党课课件比赛等党建特色工作品牌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持续实施“党建强会计划”,织密上下联动、执行有力的科技社团党建组织体系丰富学会党建形式和内容,不断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加强队伍建设。促进科协机关干部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结构等整体优化,建设“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科协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支持学会人员职业化建设,推进学会秘书专职化、年轻化发展。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2.持续深化科协系统改革一是优化科协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以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科协组织为主干,企事业科协、学会(协会、研究会)为基础的组织体系,不断扩大科技工作者的联系面和服务面,做到组织与业务匹配对应、需求和服务精准对接二是加强一流学会建设。完善学会学科布局,聚焦战略关键领域、新兴交叉领域,推动成立一批新学会。加强学会规范管理,完善对长期软弱涣散学会、不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学会的退出机制。加强学会学术联合体建设,推动联合协作和交叉融合。增强学术服务能力,培育学术活动品牌。丰富学会会员服务体系和服务产品,强化对青年科技工作者、企业科技工作者、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科技工作者、高校学生等联系服务。探索实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工程,支持广州地区学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期刊。三是推进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发挥广州区位优势,深化与港澳台民间科技人文交流与合作,巩固与港澳台地区科技机构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交流合作渠道。制订《广州市国际科技组织培育工作方案》,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支持在优势科技领域牵头发起成立国际科技组织,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交流合作,推动国际科技组织在穗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积极争取建设国际科技组织集聚区,汇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助力广州塑造国际科技合作和竞争优势。依托创交会、广州科学馆、国际学术会议平台载体,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人文交流合作。

3.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一是建强基层组织持续推进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工作,实现街道(镇)科协组织覆盖和社区(村)科协工作覆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发挥“三长”作用,打通科协组织服务科技工作者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建好企事业科协大力促进企业科协发展,提升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发展的效能。推动大型国企、民营企业、科技园区建立科协组织,力争实现广州市所辖园区企业科协组织全覆盖探索组建产业、行业、区域性企业科协联合组织。完善高校科协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推动建立高校科协联盟。三是推进“智慧科协”建设主动融入数字化转型大局,按照中国科协智慧科协2.0”要求,探索建设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的网络体系推动构建市科协“一网通办”平台和科技资源大数据中心,加强移动端建设,打造上下联动、纵横互通、共建共享共治的网络平台生态。

各位代表,同志们!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团结引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燃起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奋斗激情,以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在继往开来中再闯新路,在苦干实干中再创新业,在攻坚克难中再开新局,奋力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名词解释

 

1.四服务是指科协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2.“党建强会计划”:以党建引领学会建设计划。

3.“3+5+X战略性新兴产业3指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三大新兴支柱产业5指的是五大新兴优势产业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数字创意。X指的是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瞄准量子科技、区块链、太赫兹、天然气水合物、纳米科技等一批面向未来的前沿产业。

4.“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201611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时间为每年530日,中国科技界第一次拥有属于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旨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责任,切实担负起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作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瞄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创新报国,引领发展。

5.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简称创交会,是由中国科协、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九三学社中央、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永久落户广州的国家级双创展会。

6.创交会1+1+N”“3+2+N”办会模式1+1+N”是指一个展会、一个平台、N个成果转化基地。“3+2+N”中的“3”即展会+论坛+大赛,“2”即两个支撑:1个成果转化平台+1个创交会成果转化基金,“N”即发布多项创新创业榜单

7.“科创中国”:科创中国品牌是中国科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新名片,在202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期间正式推出,主要推进六项重点工作:打造科技经济融通平台、建设创新枢纽城市、推进科技志愿服务、组织人才技术培训、集聚海外智力创新创业、开展科创中国科技决策咨询。

8.海智工作:为海外科技人才服务工作。

9.3+1”工作:全称为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试点工作,“3”指积极吸纳基层医院、学校、农技站负责人进入基层科协任职、兼职、挂职;“1”指加强上级科协指导。

10.“四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