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科协要闻
正文内容

中国北斗 全球组网

来源: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0-06-24 浏览量:6622

微信图片_20200624103939.jpg


我国北斗全球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点火升空。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记者李国利、胡喆、张汨汨)昨日上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上,推迟一周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矗立在发射塔架旁。

  “1098……321,点火!”943分,腾空而起的长征火箭底部拖曳着耀眼的白色尾焰,托举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飞向太空。约30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提前半年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三步走方案体现中国智慧

  我国开始研究利用卫星进行地面定位服务,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863计划倡导者之一的陈芳允院士,提出双星定位建设方案,能以最小的星座、最少的投入、最短的周期,实现我国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

  1994年,我国启动北斗一号工程。20001031日和1221日,我国相继发射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一号系统建成。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建成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特别是用导航卫星发短信的短报文服务,则是国外其他任何一个卫星导航系统都不具备的中国北斗特色。

  “服务全球、造福人类是中国北斗人的初心,北斗二号系统建设提上日程。20074月,首颗北斗二号卫星如期立在发射塔架上,但在发射前的最后检测中,卫星上应答机出现小异常。北斗人重新打开矗立在塔架上的星箭组合体,372小时不眠不休,成功排除应答机隐患。

  2007414411分,这颗肩负着重要使命的卫星发射升空,我国终于赶上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班车!

  建成覆盖全球的导航定位系统,至少需要24颗卫星。北斗人开创性地设计了混合星座构型,并于2012年底建成由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轨道卫星共14颗卫星构成的北斗二号系统。

  按照传统卫星管理手段,控制使用好绕飞地球的卫星,需要有遍布全球的地面站。在难以全球布站的情况下,必须建立卫星之间的星间链路,这是世界导航领域的前沿技术,也是北斗三号工程建设必须解决的难题。20158月,两颗全球系统试验卫星首次建立起星间链路,标志着我国掌握了这一核心技术。2020623日,我国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整服务全球的目标指日可待。

  “从国内到亚太再到全球,北斗系统建设发展的三步走方案,充分结合了中国国情,极具中国特色,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速度和中国精度,为世界卫星导航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说。

  研发坚持走国产化道路

  一颗颗北斗导航卫星巡天测地,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结晶,为人类提供一流的卫星导航服务。

  ——这是创新之星,突破让联通更轻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刘天雄介绍,利用无线电测定技术,通过两颗吉星联手,不仅能回答用户我在哪,还能告诉关注着用户行踪的相关方你在哪,在搜救、渔业等领域被广泛使用。

  “此外,北斗三号的短报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发送能力从一次120个汉字提升到一次1200个汉字。刘天雄说。

  ——这是长寿之星,卫星设计寿命达12年。

  “中国发展卫星导航技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为全人类提供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基础设施,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十分重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说。

  迟军介绍,北斗三号卫星采取了多项可靠性措施,使卫星的设计寿命达到12年,达到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

  ——这是自主之星,坚定不移走国产化道路。

  从北斗一号解决有无问题,到北斗二号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再到北斗三号一马当先,走出自主创新的北斗之路。

  卫星研制团队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建立了器部件国产化从研制、验证到应用一体化体系。

  超半数国家用北斗系统

  基于北斗的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自动驾驶、自动泊车、自动物流等创新应用层出不穷。

  日臻完善的中国北斗,正在加速融入世界。近年来,北斗与GPS、伽利略、格洛纳斯先后建立了兼容共识基础上的合作机制,联手打造兼容使用、精度更高卫星集群的前景可期。

  事实上,北斗已开始向上百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用户数量达到亿级以上水平。巴基斯坦的交通运输、港口管理,缅甸的土地规划、河运监管,老挝的精细农业、病虫灾害监管,文莱的都市现代化建设、智慧旅游,印尼的海上集成应用……北斗还分别与沙特、阿联酋、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制定推进措施。中国胸怀和中国贡献,伴随太空丝路不断延展。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北斗系统。

  北斗三步走

  第一步,建成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

  1994年,我国启动北斗一号工程;2000年,我国发射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一号系统建成;2003年,发射第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增强系统性能。

  第二步,建成北斗二号,服务亚太。

  20074月,首颗北斗二号卫星发射升空;2012年,建成由14颗卫星构成的北斗二号系统。

  第三步,旨在建成北斗三号,提供全球服务。

  2020年,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整服务全球的目标指日可待。

  解读

  超7成智能手机有北斗服务

  据新华社电 (记者胡喆、颜之宏)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这一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随着北斗卫星全球组网,北斗如何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为人们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哈啰单车全线适配北斗

  “高大上的北斗导航,已经不知不觉飞入寻常百姓家。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透露: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面,已经有70%以上的手机提供了北斗服务。此外,我们日常生活很多地方都有它相伴。

  哈啰出行数据算法首席科学家刘行亮告诉记者,目前,全国超过360座城市的哈啰单车已全线适配北斗,智能锁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向哈啰数据中心发送车辆定位信息。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北斗系统大众服务发展前景广阔。基于北斗的导航服务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电子商务领域,国内多家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货车及配送员,应用北斗车载终端和手环,实现车、人、货信息的实时调度;在智能穿戴领域,多款支持北斗系统的手表、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学生卡、老人卡等特殊人群关爱产品不断涌现。

  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

  据统计,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北斗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正构建以北斗时空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生态链。

  经过多年发展,北斗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北斗基础产品已实现自主可控,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多款北斗芯片实现规模化应用,工艺水平达到22纳米。

  截至2019年底,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1亿片,国产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分别占国内市场30%和90%的份额。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航天系统公司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卫星定位授时技术与自主研制的高精度多模卫星导航芯片,为电信设备制造商、基础设施管理部门、银行和金融企业等提供高精度定位授时技术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该公司累计开发北斗多模导航芯片610余款。

  650万辆营运车辆应用北斗

  小到一顶安全帽,大到交通运输、农林牧渔……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得到广泛应用,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福建厦门220kv李林变电站建设现场,工作人员佩戴着集成了北斗高精度授时定位模组的安全帽。据介绍,安全帽具备一键拍照实时上传功能,可让后台安全监督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施工情况,还有紧急状态自动报警、一键求救、照明等实用的安全功能。

  此外,有了北斗卫星系统,电网公司员工在无通信公网地区作业时,只需携带通信终端,通过蓝牙与手机相连后,可让普通手机具备发送北斗短报文的能力,将现场情况和位置信息发到后方人员的手机里。

  在运输方面,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重点运输过程监控、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监控等领域。截至去年底,国内超过650万辆营运车辆、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约8万辆公交车、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应用北斗系统。

  在农林渔业方面,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监管平台实现农机远程管理与精准作业,服务农机设备超过5万台,精细农业产量提高5%,农机油耗节约10%。

  今日之北斗已完成三步走的战略,到2035年,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我国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