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图片新闻
正文内容

院士专家校园行|吴硕贤院士: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来源: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1-05-26 浏览量:4439




image.png

   特邀专家  

 吴硕贤院士

吴硕贤,198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后,师从吴良镛院士、马大猷院士攻读博士学位,是中国建筑界与声学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吴硕贤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于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建筑技术科学领域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科技部批准在华南理工大学建设中国建筑学领域唯一的“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硕贤院士担任该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吴硕贤院士在建筑声学领域研究成果丰硕,主要代表作有:《音乐与建筑》《室内环境与设备》《室内声学与环境声学》《建筑声学设计原理》。



image.png

5月23日,2021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走进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广州市科协特别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吴硕贤院士带来题为《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科普讲座。本次讲座是2021年广州市科技活动周中小学生专场暨黄埔区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活动的“重头戏”,吴硕贤院士博古通今,深入简出地分享“声景学”“香景学”“光景学”研究与实践的相关知识。



看得见的景观




image.png

吴院士

同学们知道“大音希声”是什么意思吗?

很大的声音!

image.png

学生

image.png

吴院士

不不不,老子的《道德经》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关于“大音希声”,三国时期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王弼注释道:“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所谓“大音希声”就是听不到的声音,即指无声,指音乐中的停顿,指静谧。用于建筑学,我们可以理解为在规划设计中“留白”。这些“留白”可以是公园、森林、田野等等,有了这些户外空间和未开发的土地,我们的城市将更低碳、更环保、更宜居、更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呢?吴硕贤院士表示,应当注重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加以创造性转化与发展。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吴硕贤院士是建筑声学的领军人物,同时家学深厚,对古典文化造诣颇高。他给在座的同学们分享了中国传统园林里蕴含的“空间和时间”的秘密。



 空 间 性 

渐入佳境和留连忘返


      吴硕贤院士表示,渐入佳境与令人留连忘返是我国传统景观与建筑设计的重要法则,体现了我国古代重视含蓄内敛的美学追求。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道:“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种境界,多为造园者所仿效。例如苏州著名园林拙政园在当年设计时,便本着“凡入门处必小委屈,忌太直”的理念,将入口设计得曲折幽深,造成欲扬先抑、引人入胜的效果。


图片


 时 间 性 

可划分为各种尺度


      古人在古典园林的“时间性”设计中,不仅关注客观、中观、微观等不同的时间尺度,而且从动植物的配置、建筑材料的选用、天文、气候因素的利用以及游览路线的安排和建筑布局等方面都作了仔细的考虑。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庐山构筑别墅景堂。他在《景堂记》中叙述景堂的设计思想时,就多处涉及建筑环境时间性设计这一话题。他在描述庐山的美景时写道:“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他在构筑景堂时,也注意到要“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并且“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珮琴筑声”。正是由于他关注景堂的时间性设计,使得景堂冬温而夏凊,有良好的建筑物理环境,而且其瀑布的构筑,使得早晚均可观赏到如练挂崖的美景,夜间还可形成如环佩琴筑的声景。这些都表明古人认为一个成功的园林设计,应当注重时间性的因素。




听得见的景观




                     嘉则收之,俗则屏之



  ——吴硕贤


     上世纪60年代,加拿大作曲家R.M.Schafer提出声景观(Soundscape)的概念,但是实际上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声景观的营造。

     传统文学与艺术中处处可见由声音形成的景观。在科学与艺术的双重熏陶下,吴硕贤院士将他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运用到声景的研究中,“我研究过,《诗经》中有28%的诗篇与声景有关,甚至许多诗的篇名就直接以声景为题,例如‘鹿鸣’‘鹤鸣’等皆然。”


image.png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述的就是鱼鹰在沙洲鸣唱、觅食与求偶的声景。“关关”是模仿鱼鹰叫声的拟声词。在中国古典诗词歌赋中,不乏描写声景的诗句,例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以及“留得枯荷听雨声”等。中国古典园林特别重视声景的营造,如著名的西湖十景,就有“柳浪闻莺”“南屏晚钟”“曲院风荷”等以声景著称的景点。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更有“留听阁”“听雨轩”“听松风处”“梧竹幽居”“听橹楼”等以欣赏声景为主的景点。”


image.png

拙政园一景——留听阁



闻得见的景观


    20世纪80年代中期,加拿大地理学家Porteous借鉴“声景”(soundscape)提出了“香景”(smellscape)概念,将通过闻香体验到的景观称为“香景”。由于嗅觉体验与记忆紧密结合,以香味为契机容易唤起以往的记忆,因此,香景也与乡愁息息相关。

      吴硕贤院士表示,花木香气属于园林空间的记忆性景观之一,对于空间塑造和促进空间感知有重要作用。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花木香气作为重要的虚景,营造了园林的“象外之境”,增强了园林空间的感染力。

image.png

     南宋张镃位于杭州的别业“桂隐园”是重视营造香景的典型代表。在其《赏心乐事并序》中详细记载了一年十二个月赏园中香花的情景:正月孟春——“玉照堂”赏梅;二月仲春——“现乐堂”赏瑞香,“玉照堂”西赏缃梅,“玉照堂”东赏红梅,“餐霞轩”看樱桃花;三月季春——“花院”观月季,“斗春堂”赏牡丹芍药,“芳草亭”观草,“宜雨亭”北观黄蔷薇,“花院”赏紫牡丹,“艳香馆”观林檎花,“现乐堂”观大花,“群仙绘幅楼”下赏芍药;四月孟夏——“芙蓉池”赏新荷,“蕊珠洞”赏荼,“满霜亭”观橘花。可见,这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不同时相、季相的植物造景。这些品种丰富的香景植物的应用,显然是基于园林四时香景不同的考量 。



光 景 学

     吴硕贤院士提出了光景与光景学,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光景与声景、香景一样,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光景可分为自然光景与人工光景两大类,也包括兼有自然与建成环境所构成的复合环境中所形成的光景。吴硕贤院士表示,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光景的欣赏与营造,诸多文化典籍、营造实践及民俗传统都涉及光景。


我们可以从古人的“夜生活”中了解一二


01

赏月

image.png

《诗经》中,有以《月出》为题的诗,诗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古人赏明月、寄乡愁的表现。


02

观星

图片

赏星传统自古至今延绵不绝,在《大东》一诗中,更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皖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维南有箕”“维北有斗”等诗句,详细地记述了古人观赏各种星相的活动。在《云汉》一诗中又明确地描述了观赏银河光景的活动。


03

赏灯

image.png

辛弃疾《元夕》词中,“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描述是对元夕节闹花灯习俗最生动的纪录。为达到各种观赏灯景的效果,人们创造发明了各种灯具与焰火,如荷花灯、纸船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使灯不仅可以悬挂于楼头树梢,尚可逐水飘空,扩大光景的视野范围。

image.png

      这是一场特别“优美”的科普讲座,吴硕贤院士用古韵之美讲述环境美学,他寄语在座的同学们重视向传统学习,挖掘传统文化之精髓,做到古为今用。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科技创新未来的中坚力量,青少年的创新发展,往往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创新力、一个社会的发展力和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将加强与区域学校的深度合作,培养科技与人文并重的新一代,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



      科技是国之利器,教育是国之重器,少年是国之未来。青少年科普教育是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打底工程,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项目是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广州市教育局专门为广州市中小学生精心策划、量身打造的年度科普活动,通过邀请优秀科学家深入广州地区中小学校开展科普讲座,让青少年与科学大师亲密接触,收获知识的同时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自2017年3月活动开展以来,该项目先后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世界科学院的欧阳自远、张景中、陈新滋、刘人怀、钟世镇、黄乃正(香港)、方滨兴、杜如虚、林浩然、叶玉如(香港)、吴硕贤、刘焕彬、徐义刚、张培震、罗锡文、苏国辉等16名院士在内的80多名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广州418所中小学校为15万多中小学生开展科普讲座429场,深受学校和广大师生的欢迎。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新起点,作为科普教育品牌活动的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在广州市科协和广州市教育局的组织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坚持走基层、办实事,为实现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添上流光溢彩的一笔。




来源:广州市青少年科技中心


往期推荐


院士专家校园行|刘焕彬院士:肩负时代重任  立少年报国志

院士专家校园行 | 刘人怀院士分享创新路上的感想(暨大附中站)

院士专家校园行 | 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专家何萍带你了解地震知识

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陆龙骅教授带你了解大气污染的真相

如何像科学家那样思考与探索?——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走进增城从化

专家带你了解神秘的南北极——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走进花都区

院士专家校园行 | 从化专场活动精彩回顾!

“院士专家校园行”|  播撒科学种子 让科学家成为青少年的偶像

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 | 苏国辉院士走进广铁一中讲述科学家的家国情怀

2021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开始报名了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