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图片新闻
正文内容

跟随总书记脚步看冬奥场馆科技含量

来源: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2-01-12 浏览量:6193

1月4日这一天,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正好还有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题调研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


从坐落于奥森公园的国家速滑馆,到不远处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从首钢园区的北京冬奥会指挥部调度中心,到卢沟桥附近的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而来,沐着夜色而归。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五次实地考察冬奥会筹办工作,这次的考察内容,不仅关注“筹办”,还在关注“备赛”。


图片


造“最快的冰”建最美的馆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速滑馆考察,这里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冰丝带”。它通体晶莹,外立面由3360块曲面玻璃拼装而成,幕墙外22条环绕的灯带宛如“丝带”飘舞。


“冰丝带”的另一层寓意,是速滑运动员在冰面上风驰电掣的身影如丝带轻盈。当坚硬的冰遇上柔美的曲线,“冰丝带”刚柔并济的美感将为冬奥会增添特别的看点。


国家速滑馆是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为了让国内外的参赛选手在北京冬奥会上有高水平发挥,竞赛场馆在赛事保障等方面也借助科技力量,实现新的突破。


国家速滑馆设计总负责人郑方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为了打造“最快的冰”,“冰丝带”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冰面下铺设无缝不锈钢管,钢管中流动的液态二氧化碳保证冰面温差不超过0.5摄氏度。温差越小,冰面越平整,硬度越均匀,也越有利于运动员滑行。


这样的新技术在小面积冰场实现起来相对容易,然而国家速滑馆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面积达到近1.2万平方米,在当前的冬奥速度滑冰场馆并无先例。经过反复钻研,不断攻关,在2021年1月国家速滑馆速度滑冰赛道进行首次制冰时,整体冰面便达到设计要求。


日前,随着“超级大脑”的上线,“冰丝带”已建成智慧场馆。北京国家速滑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久林介绍,国家速滑馆配备由北京建院和中科院软件所联合研发的“超级大脑”,在接入36个系统、近10万点实时数据后,场馆做到了“有感觉,会呼吸,有记忆,会思考”。


提供智慧安全的赛时之家


主媒体中心和运动员村,是检验国际重大赛事保障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


主媒体中心场馆主任张文雷介绍,主媒体中心是注册平面媒体和转播商的总部,赛时平均每天要接待约5000—6000名注册记者和持权转播商,为他们提供注册、采访、转播、技术、交通、住宿、防疫等服务。用两个词来形容,是“全天候”+“全流程”。


在主媒体中心记者看到,上百台机器人“整装待发”,准备上岗。在赛时将由它们提供巡游、送餐、送物、导引、消杀、清废等服务。而在“智慧餐厅”,将有约120台餐饮机器人同时服务数千人,媒体记者只需要手机扫码就可轻松点餐,并且实现“24小时供应”。


北京冬奥村是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的赛时之家。冬奥会期间,这里预计将接待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1670名冬奥运动员和随队官员。


冬奥会在疫情背景下召开,防疫至关重要。


记者了解到,在冬奥村的运动员住宿套房,仅卧室、卫生间、客厅的清洁及消毒工作就涵盖22个步骤。此外,冬奥村还开设了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综合诊所,设置急诊、理疗康复、影像、中医、牙科等18个学科。比赛开始后,综合诊所将提供每天16个小时基本门诊和24小时紧急救治需求。


为百年工业遗存插上科技翅膀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最后一站,是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


2018年春天,走过120多年历史的二七厂停产,转型为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


在这里,体能馆配备了国内非常领先的体能训练设备、专项训练设备,还有体能测试区;速滑馆安装智能训练系统,让运动员的冰上训练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六自由度训练馆引入用于训练飞行员的防晕眩训练器,实现夏季模拟雪上训练……


在二七厂,科技力量已为冰雪运动注入蓬勃动能。综合风洞馆帮助运动员训练减阻最佳姿态,国产雪车找到密度强度适合的新材料,移动口腔治疗车、移动手术车实现一站式医疗保障……冰雪运动的科技研发正在汇入中国的自主创新大潮。


得益于科技助力,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109个冬奥小项,我国从约有三分之一是空白到实现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就在短短几年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我们借着这一届冬奥的‘东风’,来促进竞技运动的发展,最终带动整个冰雪运动的发展。”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