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工作动态
正文内容

科技人物 | 张还添:既是青年医生,也是科普博主

来源: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2-03-10 浏览量:5730

图片

日前,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公布2021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由广州市科协推荐的“医心为民”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入选。

项目隶属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类别,累积服务时长约1000小时、服务人数约5000人次、影响人群超过1万人次、线上线下联合会诊、玩转新媒体……团队成员白天是手术台上的外科医生,晚上是资讯平台上的“科普网红”,周末是遍访基层的义诊队伍。该团队说,希望借助互联网信息快速传播的优势,为市民传递健康科普文化。

 医心为民项目 


图片

 


   团队  

“十几年前,以查振刚教授为发起人,开始了线下的医教研帮扶及走基层活动,这是‘医心为民’的雏形。”据介绍,从2018年10月开始,尤其在疫情发生后,一支年轻、高素质的团队支撑起了“医心为民”科技志愿服务项目。

目前,团队由17名青年医生组成,成员主要依托广州市科协、广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大部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骨关节疾病研究中心。成员当中,40岁以下占76%,博士学历占59%。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团队通过开展基层及群众医疗义诊、健康讲座及科普书籍、网络媒体等方式传播科普知识,提升市民对骨骼运动系统疾病的认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足迹   

团队深入全国7个省和地区、30多个区县,为基层群众开展义诊,为基层医院传送先进医疗技术。

在省内,团队与广州市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广州体育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及深圳市、东莞市、中山市、清远市、肇庆市、佛山市、珠海市等地级市医疗机构建立稳定了科普宣传合作关系。在省外,团队足迹遍布西藏林芝县、贵州从江县、广西马山县等地区,累计服务时长约1000小时,服务人群约5000人次,影响人群超过1万人次。


荣誉

全国工人先锋号、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项目负责人张还添

近日,新快报记者专访项目负责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张还添。原来,他不仅仅是个医生,还是个在各大资讯平台累积粉丝量接近10万人次的科普博主。同时,先后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州市基层科普工作优秀科普工作者、广州市青年人才托举对象和广东省100位博士博士后创新人物等荣誉。

从医的同时,他将积累的经验分享到各大资讯平台。从2018年底,他开始撰写科普文章。到了2021年3月,他拍起了短视频。

图片



个人简介    

张还添主要从事骨与关节损伤的临床诊疗及基础研究工作,擅擅长膝、髋关节疾病及运动损伤的保守及阶梯治疗,尤其擅长膝、髋关节疾病(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关节发育不良及畸形等)人工智能及机器人辅助手术的个性化、微创化及精准化治疗。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传感器、骨软骨组织工程及药物递送,骨骼发育障碍及退行性疾病的机制研究。


“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膝关节疼痛却查了甲状腺?在一次义诊中,一位病人因为长期膝关节疼痛,用A4纸罗列了二十多个问题前来问诊。张还添询问病史,结合专科查体,初步提出需要做个甲状腺功能检查。

检查过后,他让病人治疗甲减,配合使用关节腔局部注射改善关节内环境,配合缓解肌肉痉挛的药物,症状得到好转。

“通过这个例子,得知我们膝关节疼痛的疾病,不能仅仅考虑膝关节本身。诊疗疾病一定要有整体观、系统观,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张还添科普道。


有时候面诊比网上问诊更全面

张还添分享了与电话问诊有关的故事,“现在通讯及咨询发达,加之疫情不方便面诊。很多病友以为可以在网上看病,其实不然。”

他提到,有个老乡朋友电话求助,说70多岁的母亲最近膝关节总是晚上痛醒,询问有啥好药或者秘方。电话问诊两周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张还添再次提出了面诊。

过了2个月,朋友带着母亲驱车3个小时过来。张还添说:“上次膝关节正侧位X光片看着关节间隙还可以,这次怎么感觉‘O型腿’这么厉害?”

他随后发现是站位拍片和躺着拍片导致的不同,因为站着拍有重力加持,更能够显示关节软骨的真实情况。他举例说明:“就如同车轮,你说轮胎有没有被扎,装了重货之后,就知道轮胎烂没烂。”

张还添在治疗过后得到提示,有时候面诊比网上问诊更全面,更容易明确诊疗思路。他也向网友说明了这一点。

图片



问答    

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科普工作?

张还添:我的硕博导师是查振刚教授(查振刚: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暨南大学临床医学研究院院长,骨科疾病研究所所长,骨科学科带头人)。自我成为他弟子的第一天,他对患者的细心、耐心、暖心一直感染我至今。我在参加工作后与团队共同承担义诊工作以来,就开始关注科普工作。

问:您认为科普有何作用?

张还添:在多年从事科普工作中,我体会市民对科普工作的需求是相当高的,通过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可以达到预防、延缓疾病的效果,科普工作还能提高市民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就医时效,快速改善疾病状况,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等。

问:当时为什么会萌生出做这个项目的想法呢?

张还添:小区、社区、高校等线下义诊能直接面向大众,然而针对性不强,推广宽度不够。结合对数次义诊活动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我们聆听门诊、住院病友的内心需求结合网络传播优势,同时开展互联网的健康科普推广工作,做到科普工作有的放矢,拓宽了科普宣传工作的宽度。

问:您平常会做哪些科普?

张还添:日常的主要科普工作包括收集患者诊疗资料,包括常规医学资料、入院导引、术前、术后康复图片和视频等,制作针对门诊、住院骨骼运动系统健康的医学科普宣传册,用于义诊、门诊等医疗工作中推广。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优势,撰写科普推文、制作科普视频,在今日头条、抖音、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快手、老人报及传统媒体等推广。还会根据年度科普计划推进科普著作撰写、漫画册、动画视频制作工作等。

问:您是哪一年入选广州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在您看来,入选青托工程对开展科研工作有何帮助?

张还添:我是2020年入选广州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青托是我拿的第一个科研人才计划,这对于我而言意义重大,不但肯定了我前期的科研工作,还为我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提供经费支持,是雪中送炭,也加坚定了我将来争取更高级别的人才计划的信心。通过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认识了市科协,也拿到了我的第一个科普项目。

医学科普工作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社会责任,市科协为我一直坚持医学科普工作的开展建立了良好的平台条件,特别感谢市科协推荐我负责的“医心为民”科技志愿项目参评2021年度中国科协及中央文明办举办的首届科技志愿服务项目交流活动,在市科协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成功入选中国科协及中央文明办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项目。依托市科协青托项目,我个人得到了成长,并担任广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

市科协搭建了各行业的精英沟通的平台,现今尤其注重交叉学科的融合,平台促进了我与其他青托成员的优势资源整合,并达成了生物传感器的合作研发共识。上一年度的创交会,有幸得到科协的帮助,参加专利临床转化成果的展示。

最后,希望能依托广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以及省市级医学协会,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线上线下多社区联动义诊及宣教,争取把“医心为民”这个科普团队做大、做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医学青年科技服务的典范及旗帜。展现新时代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也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树立了榜样。


来源:新快报

作者:陈慕媛 毕志毅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