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科协要闻
正文内容

院士专家校园行 | 职业“追星人”讲述浪漫航天故事

来源: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2-05-13 浏览量:452

5月10日凌晨,中国货运飞船“天舟”发射圆满成功,并于早上8:54相会“天宫”,再次演绎中国人的浪漫航天故事。


就在前一天,一场以“唯美震撼 浪漫航天”为主题的科普讲座在广东广雅中学举行,由此拉开了2022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序幕。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天下午,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领导、中国卫星气象领域科学传播专家、教授级高工曹静教授为广雅中学760名初一和高一同学讲述了中国自古到今在航天领域的探索历程、航天与百姓生活以及航天的自然与文化浪漫。除了现场观众,本次活动还通过直播的形式让上千名学生感受到了现场的科学氛围。


曹教授重点解读了浪漫航天的精神内核,她说这是中国千年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立自强和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强盛的体现,这些话激发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和自豪感。

图片
图片




曹静教授


原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领导、中国卫星气象领域科学传播专家、教授级高工,中国气象科普委员会委员、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省市科技传播导师、广东省资深科普作家、广州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广州首批“科普名师”、《科普时报》专栏作者,《果壳》特约作者等。“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科技创新带头人、省三八红旗手”、 “广州市001号”科教基地创始人、“首届广州科普创新杰出人物”、“广州科普爱心大使”。其主编的《追星》科普图书及主讲的“追星唤起科学梦想”讲座品牌,在珠江科学大讲堂、广州科普大讲堂及人民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广泛传播,在亿万人心中种下航天科学梦想的种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航天知识趣味普及







曹教授从航天历史讲起,带领同学们身临其境,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再到航空发展一步步实现飞天的梦想。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启了中国人真正的探索太空征程2003年,杨利伟飞上了太空,标志着中国人从航天走向载人航天。2007年,我国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实现了从载人航天到深空探测。2020年中国“探火”获得成功,一次性完成了绕、落和巡的任务,在国际上是首次。


图片





图片

“同学们,航天跟咱们百姓到底有关系吗?”


曹教授娓娓道来,“实际上航天跟咱们的关系非常非常密切,它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甚至与教育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我们吃的方便面的干菜包,最早就是航天员吃的。现在很多的快餐食品实际上都是航天技术转化的。”航天与我们生活,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


图片


除了衣食住行,还有太空教育,王亚平授了三次课,第一次上天的时候做了一节课,这次上天六个月讲了两堂课,我们的太空教育有很多,南粤科学小卫星以后也有这种太空授课。


飞天需要系统工程,曹教授伸出五只手指,和同学们一起“数一数”航天五大系统的奥秘。


首先是发射场,中国有四个,包括太原、西昌、酒泉、文昌;第二是运载工,我国主要运载火箭目前已发射了400多次;第三是航天器,有飞船、人造卫星、空间站、航天飞机等;第四是卫星控制系统,我国许多卫星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来控制;还有就是被称为 “搬运工和分析师” 的地面应用系统,它用于收集和转换信息资料。


图片

太空视角下

呈现超凡脱俗之美

图片
图片

“在太空的眼里我们的山脉有的看起来就好像是一片叶子,我们的河流山川好像我们人体的血管,湖泊碧蓝碧蓝的,像个蓝蓝的宝石,每一幅遥感的图像都给我们带来太空视角下的独特美丽,特别的超凡脱俗。”


图片


在曹教授的带领下,同学们沉浸在丰富多彩的卫星图片展示中,每一张图片都吸引着同学们好奇的眼光,唤起同学们的好奇心。


图片


再看看航天工程的缜密精准之美。航天器上天以后沿着轨道走,运行和对接时要非常精准。航天器脱离地球引力至少需要每秒7.9千米的速度,其韵律、协调无不散发着缜密之美。曹教授还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为同学们讲解了航天卫星发射的力量之美和航天的精神之美。


图片

“中国式浪漫”

赋予航天新内涵


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航天的浪漫体现在哪里吗?”


曹教授讲解到,中国航天的最大浪漫就是把远古神话变成今天登天的现实。航天工程的和航天器的浪漫体现在名称上。探月叫嫦娥工程,探火工程叫天问一号,空间站叫天宫,导航系统叫北斗。航天器里面有玉兔、祝融、神舟、羲和,都来源于古代的神话;长征、鹊桥、神舟、墨子号、悟空等等起的名字同样具有中国式浪漫。


这种浪漫不但体现在工程上,还体现在诗意和琴棋书画的浪漫中。我们的深空探测“天问”取自两千多年前屈原写的《天问》。


图片


围绕着空间站,还有很多书画的浪漫。叶光富在天宫写下了《七律·长征》,翟志刚在天宫写下了《枫桥夜泊》。还有航天员在太空演奏,当时王亚平那首《茉莉花》大家都特别印象深刻,在失重的状态下完全脚不沾地,乐器也在漂着的情况下演奏,是不是很浪漫?


今年3位航天员首次在太空过节,还在元宵晚会上现场写对联,仪式感满满。


图片


曹教授以毛泽东不同时期创作的诗词刻画出中国航天深刻的精神内核。中国航天的浪漫源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内核。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弘扬好“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建设伟大祖国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


图片


图片

曹教授最后表示,航天活动是蕴含着美,显现着美,创造着美,拓展着美,享受着美的活动,希望同学们关注航天科学,挖掘、发现、欣赏、理解航天之美,进而激发探索求知的欲望,为中国梦努力学习,不懈奋斗。


图片


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

科技是国之利器,教育是国之重器,少年是国之未来。青少年科普教育是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打底工程,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项目是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广州市教育局专门为广州市中小学生精心策划、量身打造的年度科普活动,通过邀请优秀科学家深入广州地区中小学校开展科普讲座,让青少年与科学大师亲密接触,收获知识的同时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自2017年3月活动开展以来,该项目先后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世界科学院的欧阳自远、张景中、陈新滋、刘人怀、钟世镇、黄乃正(香港)、方滨兴、杜如虚、林浩然、叶玉如(香港)、吴硕贤、刘焕彬、徐义刚、张培震、罗锡文、苏国辉等16名院士在内的80多名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广州425所中小学校为15万多中小学生开展科普讲座435场,深受学校和广大师生的欢迎。



图片

END


来源:广州市青少年科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