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科协要闻
正文内容

科技工作者助推广州高质量发展 | 樊天慧:做“三峡引领号”的支撑者

来源: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3-02-14 浏览量:1681

一线科技工作者助推广州高质量发展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奋进蓝图,广州地区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倍增干劲,纷纷表示要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即日起,广州市科协将陆续推出“春潮涌动·一线科技工作者助推广州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樊天慧·做“三峡引领号”的支撑者

樊天慧,男,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副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广东省青联委员、广东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船舶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常务理事、制造与工程科学专委会副主任、广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海洋工程深远化、绿色化以及智能化的相关研究,尤其在海洋工程装备与海洋可再生能源系统装备研发方向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曾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多项国家以及省部级项目、广州市首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青年人才称号(海洋学科唯一),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

樊天慧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从事海洋工程研究。“未来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重点一定是海洋可再生能源。”樊天慧就读大学时,海洋油气是当时海洋能源开发的热点领域,而他认为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

2016年,博士毕业后,樊天慧被引进到华南理工大学,继续从事海洋工程的研发工作。“博士期间所在的团队进行了深海漂浮式装备、水动力学分析方法、工程装备研发等研究,主要服务的是南海海洋工程,这些研究的开展要到南海开展。”谈及为何选择到广州发展,樊天慧说,南海是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支撑,在科研、国防、能源开发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广东有着毗邻南海的区位优势。


樊天慧在实验室工作



“漂浮式海上风电是我国风能资源开发走向深远海的必由之路。”随着潮间带、近海机位逐渐饱和,风电场建设走向深远海已成为必然趋势,由陆向海、由浅到深、由固定基础到漂浮式平台将成为海上风电的发展趋势。

“固定式海上风电是以整体结构插入海里,而漂浮式海上风电结构是漂浮在海面,是锚泊线连接海底的顺应式结构,可以抵抗更大外部荷载。”樊天慧介绍,漂浮式海上风电的建设成本对水深的变化并不敏感,随着水深的增加,它的成本增加是平缓的,而固定式风电在水深超过50米后,建设成本呈指数型增长。

作为国内漂浮海上风电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8年起,樊天慧及其团队加入“三峡引领号”研发中,相继取得了锚泊系统评估与设计关键技术、水动力性能评估、新型漂浮风机优化设计方法等多项研究成果,解决了新型漂浮风机基础极端环境作用分析的难题,为我国实现深远海漂浮式风力发电零的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为海上利用风能走向深远海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三峡引领号’为未来我国风资源开发走向深远海注入一针强心剂。”樊天慧认为,虽然目前国内海洋风电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浅水区,但在未来海洋风电开发走向深远海过程中离不开漂浮式海上风电科研技术的支撑。而“三峡引领号”成功并网发电标志我国具备大容量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自主研发、制造、安装及运营能力,为未来深远海风能的开发提供了设计流程、方法和实验标准。


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三峡引领号”

在采访中,樊天慧表示,在2021年,漂浮式风电示范工程——“三峡引领号”,中国第一个漂浮式风电正式并网发电,在“三峡引领号”的研发过程中,他们是唯一的高校科研研究团队,为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科技研发的支撑工作。近期发改委“揭榜挂帅”一个重大项目,由中电建集团、长沙中南院进行牵头,在海南地区进行一个中国的首个漂浮式风场的建设工作,工程上有明确的时间节点,项目研发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他们在过年期间也没有办法回到家过新春佳节,更多的时间,整个团队都是在学校里面进行加班工作,来配合完成国家的战略支撑性任务,能在学校里面为祖国的事业多做一些贡献,其实比回家过年还要开心。

春潮涌动,推进高质量发展,一线科技工作者只争朝夕。未来,针对海洋工程向深远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樊天慧将带领团队不忘初心,继续奋战在科研的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