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工作动态
正文内容

春光正好!这个植树节,你可以……

来源: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3-03-16 浏览量:350
image.png


上个月初

南沙湿地入选广东首批

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名单

这份殊荣带给绿美南沙更多责任和机遇

眼下

植树节到来

不如趁此机会

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参与植树活动,在土壤中播下春天的种子

学习科学知识,在心灵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出门踏青赏景,在生活中播下快乐的种子

在实干奋斗中收获一片绿荫


image.png


南沙科普小课堂





植树节的由来


我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而改为3月12日。1984年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植树流行混搭风


对于人口密集的城市来说,绿是一方面,在满足民众需求的同时,还要兼顾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科学研究表明,植树造林有诀窍,混搭更科学。与单一树种的栽植相比,不同乔灌木树种的混合栽植,可以有效增加森林生产力,提供更多生态系统服务,并且能提高森林碳储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也有积极作用。




科学种树要更“土”


我国有树木8000多种,野生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且多数具有很高的观赏、食用、药用、用材等价值,如杜鹃、枫香树、血皮槭等。然而,它们在园林中的应用程度还有待提高。乡土植物的适应性高、抗逆性强、管护成本低,优点十分突出。而且,一些乡土植物早已和文化融为一体,成为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如果子孙后代连桑梓情谊都不知道,忘了根的我们,文化将如何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