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党的建设
正文内容

两会院士之声 | 徐涛院士:探索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转化高效路径

来源: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3-03-20 浏览量:2089

日前,2023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今年全国两会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重要时刻召开的盛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

据统计,本届代表委员中两院院士有205人,其中,人大代表80人,政协委员125人。他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千余名代表和委员一起,从科技前沿到民生话题,从问题把脉到政策建议,围绕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彰显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今天,我们聚焦两会,一起来听听“两会”上来自徐涛院士的精彩见解。


徐涛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州实验室副主任

生物岛实验室主任

广东院士联合会会员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实验室副主任、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徐涛接受记者专访,结合生物岛实验室成立以来的探索实践,围绕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等话题分享观点。徐涛表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支撑,要注重培育交叉学科青年人才,支持他们在科研中挑大梁、当主角。

1

关注大数据驱动

生命健康科研创新

记者:今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您带来了什么提案?

徐涛: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建成“健康中国”作为我国到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我今年的提案聚焦加快推进生命健康数字经济发展,重点关注生命健康领域大数据驱动科研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的议题。

大数据带来了科研范式和产业发展的新变革、新机遇,我国在这个领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堵点,比如如何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加快构建生物医学数据资源体系,如何联动产业和科研需求,创新数据流通交易机制,营造产业生态体系等,都需要持续地探索突破。

记者:生命健康与生物医学也是生物岛实验室聚焦的科研方向,5年来取得哪些建设进展?

徐涛:生物岛实验室成立于2017年12月,是广东首批省实验室之一。5年来,实验室面向科学前沿与基础研究、聚焦战略急需与产业支撑,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

例如,在科研任务方面,实验室聚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基础研究、临床创新研究、高端生物医疗器械等领域,累计发表署名文章共1051篇,积累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在应对新冠疫情中实施多个“战时”科研攻关项目,迅速取得23项抗疫成果。依托自主立项项目已经孵化了10家企业,其中4家估值过亿元。

在平台建设方面,实验室承接了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大湾区节点建设任务,参与人类细胞谱系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广州市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的新突破。此外,我们还高标准建设共享仪器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集群,重点补强大湾区在相关领域的创新资源。

记者:在您看来,应当如何加快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徐涛:生物医药领域科研成果转化是周期漫长、投入巨大、风险极高的系统工程。当前,生物岛实验室正由全能型研究机构转型为专注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的新型研发机构,继续深化与广州实验室协同发展,致力于打造广州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锻造安全可靠的、从源头创新到转化育成、再到产业放大的完整创新链条,让科研成果尽快造福人民群众。

从实验室研究成果到做出样品样机、申报注册(临床)批件,这个阶段被称为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生物岛实验室转型后的新使命,就是要探索出一条能跨越这个“死亡之谷”的高效路径。

为此,我们正积极探索,例如,建设高端医疗器械概念验证中心,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结合市场应用场景进行初步验证。搭建各类共性技术和转化服务平台,为成果转化落地提供支撑。同时,引进培育了一批专业的成果转化人才,打造一支既懂技术又了解产业的人才队伍。我们还与知名基金公司合作发起“广州生物岛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2

建言完善基础

研究评估评价机制

记者: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广东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取得明显成效,您对此有何体会与建议?

徐涛:当前,广东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布局上,我们发现,广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投入、引入社会力量、建设人才高地等举措,努力解决重点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大幅提升了区域综合创新能力,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广东贡献。

基础研究需要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我建议,在完善基础研究的评估评价机制和多体系协同方面,广东可作进一步探索,针对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和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基础研究,采用不同的评估标准;围绕重大项目,强化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融合、多路径推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协作的强交叉的创新体系,加快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记者:人才是第一资源。您十分关注青年人才培养,去年还受聘为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您认为如何完善培养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徐涛: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政策引导,要引导青年人才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世界科技前沿、国民经济主战场和人民健康,开展科学研究和攻关,推动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保障,要给青年人才提供宽松的研究氛围、优质的学术环境和完善的科研平台,让青年人勇于探索、敢于尝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面向未来,培育交叉学科青年人才愈发重要。为此,我们提供跨学科的教育、实践机会、交流平台、创新思维等多样化发展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为青年人才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深耕科研,激发其内生动力。

来源 | 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