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科协要闻
正文内容

科技速览2023年第6期 (总第6期)

来源: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3-11-20 浏览量:189

编者按:《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对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带动作用。“十四五”时期,要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工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规划》提出构建“3+5+X”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三大新兴支柱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五大新兴优势产业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数字创意以及一批未来产业本期科技速览收集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氢能智慧能源节能产业绿色低碳和资源循环利用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最新发展信息,供参考】


 

专题一: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1.美国科学家重现了“核聚变点火”突破美国能源部下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宣布,美国科学家重现了“核聚变点火”突破,第二次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了净能量增益。去年12月,该实验室首次实现了“核聚变点火”,创造了历史。今年730日,该实验室的科学家在国家点火装置(NIF)进行的一次实验中重现了核聚变点火突破,产生了比去年12月实验更高的能量输出。7月份实验的初步数据显示,此次核聚变实验产生的能量输出大于3.5兆焦耳。这些能量大约足以为一台家用熨斗提供一个小时的动力。科学家们在大约一个世纪前就知道核聚变为太阳提供能量,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地球上研究核聚变。如果企业能在未来几十年将这项技术扩大到商用水平,这样的突破有朝一日可能有助于遏制气候变化。凤凰网科技87

2.中国开发超强全固态锂电池电解质问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骋教授开发了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它的综合性能与目前最先进的硫化物、氯化物固态电解质相近,但成本不到后者的4%,适合进行产业化应用。627日,该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氧氯化锆锂能以目前最低的成本实现和当下最先进的硫化物、氯化物固态电解质相近的性能,对全固态锂电池的产业化具有重大意义。固态锂电池中的固态电解质,可以杜绝液态电解质带来的“易燃易爆”与漏液等问题,实现安全储能。固态电解质是固态锂电池最核心的部件,但其生产成本和综合性能往往不可兼得,难以满足商业化需求。为了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全固态锂电池的固态电解质至少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高离子电导率——室温下超过1毫西门子每厘米,良好的可变形性——250350兆帕下实现90%以上致密,以及足够低廉的成本——低于50美元每公斤。但是,目前被广泛研究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固态电解质都无法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此次研究中,马骋不再聚焦于上述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中的任何一种,而是转向氧氯化物,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氧氯化锆锂。实验证明,由氧氯化锆锂和高镍三元正极组成的全固态锂电池展示了极为优异的性能:在12分钟快速充电的条件下,该电池仍然成功地在室温稳定循环2000圈以上。安徽日报717

3.中国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825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突破了等离子体大电流高约束模式运行控制、高功率加热系统注入耦合、先进偏滤器位形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是我国核聚变能开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向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运行迈出重要一步。为实现聚变能源,需要提升等离子体综合参数至聚变点火条件。磁约束核聚变中的高约束模式(H模)是一种典型的先进运行模式,被选为正在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的标准运行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等离子体整体约束性能,提升未来聚变堆的经济性,相较于普通的运行模式,其等离子体综合参数可提升数倍。财联社827

4.新型储能等于锂电池储能吗?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太阳能和风电强国,关键零部件出口占全球70%。如今有一种强关联的技术,被认为是能源转型的关键所在,这就是新型储能。未来锂离子电池在储能这个市场上占比还会有很大的一部分,但是同时又有很多其他的电化学储能。不同类型的电池储能各有什么优势?钠离子电池第一是成本可能低,把锂电池里所有锂都换成钠,能降30%,是个很大的优势;第二是钠本身非常丰富;第三是可能更安全。锂离子电池锂电池的产品在安全及可靠性度是得到广泛认可的;第二,它的应用灵活且多样化;第三是产业链比较成熟。锂电池这个行业到现在已经发展30年了,锂电池是其中技术路线最可能闭环的。新兴的液流电池第一,本质安全,钒电池是水基电池,常温常压运行,没有任何的燃烧爆炸起火的风险;第二,它是现在电池技术路线里寿命最长的;第三,没有资源约束,它的电解液在电池外部独立存在,并且在它整个生命周期之内可以循环使用;第四,要增加储能时长,只需增加电解液就可以;最后是容量可恢复,对客户端收益是有保障的。央视网812日)

5.广州11个在建新型储能项目达产后产值可超千亿元广州市发力新型储能产业,目前全市在建新型储能项目11个、总投资近400亿元,达产后产值可超千亿元。主要项目包括番禺区因湃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项目、南沙区巨湾技研储能器件与系统总部基地、黄埔区孚能科技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以及智光变流技术产业化二期项目等。近年来,广州市积极培育新型储能产业,建成一批电化学储能电站、动力电池和储能关键零部件装备制造项目等,2022年该市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约150亿元。日前,广州市政府印发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新社广州815日电

6.光伏电池掀起技术路线之争在光伏行业,硅料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原材料。今年10,麦迪科技的全资子公司绵阳炘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向宇泽半导体采购单晶硅片预计6.125亿片,经测算协议金额约为21.25亿元。光伏电池的技术革新,又来到临界点。2015年之前,光伏电池主要以BSF技术为主流,该技术填充因子较低,转化效率较低。2015年后,单晶PERC开始初露锋芒,PERC电池与BSF并无二致,最大的区别在于钝化膜。2017年,PERC电池进入爆发期,但是当前PERC电池已经迫近理论效率极限代替PERC成为主流业内看好TOPCon电池。TOPCon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基于选择性载流子原理,使用超薄隧穿氧化层作为钝化层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大部分TOPCon产线可基于PERC产线升级。在光伏领域,产能过剩经常被提及,TOPConBC类电池两大阵营的争议不断,可能还要时间给出答案。投资者网109日)

7.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将在佛山南海举办2017年以来,氢能产业大会已经在佛山南海连续举办6届。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将再次在佛山南海举办。早在10多年前,南海从零起步率先布局氢能产区。“经过10多年持续不断的产业发展,南海成为了国内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代表性地区之一,培育了氢能‘产、学、研、用’的生态、打造了氢源‘制、储、运、加’的链条、搭建了‘金、科、人、产’双向奔赴的平台、完善了‘规划、政策和标准’体系,形成了较完整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下一步,南海将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服务配套水平的同时,提升市场培育水平,稳步推进氢能在交通、工业、电力、储能、农业、社区等领域的多元化应用,促进产业逐步往市场化方向发展。2023年,南海区已先后举办仙湖科技大会、世界氢能技术大会、氢能装备安全论坛三场高级别的行业盛会。凤凰网广东佛山1019日)

8.广交会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绿色电力合作签约仪式1017日举行。广交会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截至目前,广东参与绿电市场的主体数量累计达600余家包括广汽集团、巴斯夫、湛江钢铁等知名企业,参与认购绿电绿证的消费氛围日趋浓厚。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上链和可信存证,让广交会场馆绿电供应有迹可溯、有数可查、有据可证。广东电网能源投资公司人士表示“本届广交会100%实现绿电供应,折合减排二氧化碳约7655吨,相当于多种了近80万棵树。”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人士表示我们发挥电力交易的平台作用,通过市场手段鼓励家电、家具、服装等传统产业参与绿电交易,提升绿电消费水平,拓宽低碳减排路径。” 广东电网初步建立了绿电运营机制。今年以来,广东电网已服务171家出口企业,获得绿证量144.7万张,解决17.6亿千瓦时的绿证需求。中国新闻网1017


 

专题智能与新能源汽车

 

1.我国动力电池出口爆发式增长锂电池具有充放电效率高且稳定的特点,除了在新能源汽车上被广泛应用外,它也被全球视为可靠性强的储能产品。今年以来,国际能源紧缺,电价上涨,市场对储能产品的需求大增,我国锂电池出口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产量超过400吉瓦时,同比增长超过43%。今年上半年,拉动全国外贸增长新动能的“新三样”中,锂电池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8.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正在发起“中国动力电池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其中,正在研究制定“电池护照”的相关标准,涵盖电池材料组成、再生材料份额等内容。除此之外,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央视网813日) 

2.中国公共充电桩普及领先世界其他国家数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按照1公桩=3个私桩的测算,中国2023年增量市场的纯电动车的车桩比已经1:1,绝对领先世界其他国家数倍水平。根据国际调研公司分析,中国2022年下半年的公共充电桩的车桩比是7:1,美洲是14.6:1,欧洲17.6:1,而滞留公共充电桩的对比看,中国是16.7:1,全球是105:1,欧洲是1201,美洲是66:1。比率越低表明供给充足度越高截止20238月,中国公桩保有量227万部,私桩保有量494万部。充电桩细分为直流桩(快充)和交流桩(慢充)两类。直流充电桩体积较大,具有高电压、大功率和充电快的特点,对电网要求更高,通常建设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公交车等场所,因此数量较少,全球占比在20%左右。而中国直流充电桩比例却高达40%以上,也说明中国在直流充电桩推广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快科技927

3.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路透社消息称,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在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发表年度“盟情咨文”时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7月初,欧盟委员会多名官员已经对外透露,即将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目前中国企业对欧盟的新能源车出口量来看,受反补贴调查影响最大的是上汽MG。今年前8个月,上汽MG在整个欧洲的销量达13.5万辆,同比增幅148%,主销车型MG4今年前8个月已经在欧洲累计销量突破4万辆,成为了欧洲纯电紧凑车销量冠军。按这个势头,MG今年在欧洲的销量可以突破20万辆。反补贴调查无疑给了MG这个老欧洲品牌一个措手不及。一旦发起反补贴调查,在不征收临时关税的情况下中国车企的安全窗口期最多有12个月左右。一旦调查结束后决定开征反补贴关税,出口业务就将压力大增,最严重的有可能完全失去欧盟市场。欧盟的反补贴调查,一个确定的结果是倒逼中国车企加速海外建厂。上汽、比亚迪、长城等头部车企已经在紧锣密鼓准备欧洲本地化生产,最早一批欧洲本地产品很可能在2025年下线。海外建厂、本地化已经是深度出海的共识。汽车商业评论914

4.8月中国占世界新能源车份额65%据乘联会消息20231-8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比世界新能源61%,其中8月中国占比份额65%的表现较强。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表现最好,这也是因为产业链强大,从而形成了国内市场和出口的双增长。2023年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走势较强,1-8月达到823万台,同比增长40%8月达到122万台,同比增长35%。相对前几年的走势仍是较快。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回落较大,欧洲也是政策退出,美国车市较强,未来中国车市将持续良好发展。IT之家106

5.2024是中国智能驾驶应用普及加速的启动之年1012日,在2023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演讲时对智能驾驶做出重要研判。华为在《智能世界2030》系列报告中预测,2030年全球算力生态产业总空间将超过2.8万亿美元。华为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23》中预测,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增量市场将达到万亿美金级规模,华为希望发挥自身在ICT行业的技术优势,成为智能汽车领域的增量部件供应商,携手产业链伙伴拥抱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变革。上海证券报1013日)

6.中国新技术可预警锂电池热失控电池热失控被喻为威胁电池安全的“癌症”,是制约电动汽车与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的核心瓶颈。因此亟需深入理解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演变机制,并提出早期预警策略以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金华教授和王青松研究员团队与暨南大学郭团教授团队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光纤检测早期预警领域取得重要成果。该团队,成功研制出可植入电池内部的高精度、多模态集成光纤器,率先实现了对商业化锂电池热失控全过程的精准分析与早期预警。快科技109

7.国外半数电动车主将重回燃油车阵营据外国媒体报道,S&P Global Mobility的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电动汽车车主是一个“善变”的群体。研究称,在购买了电动汽车之后,一半的车主表示未来将重新购买燃油车,以替代电动汽车,或是将其作为家庭的第二辆车。不过,这一结果并不适用于特斯拉车主,他们对该品牌有着强烈的忠诚度。电动车车主希望回归燃油车阵营主要有三个原因:价格、基础设施和续航里程焦虑。此外,还有一部分电动车车主认为,家中再购买一辆燃油车或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备用,可以获得更好的用车体验。这份研究调查了今年截至7月的一系列主要品牌的数据,其中日产车主对电动汽车的忠诚度最高,达到了63.2%,紧随其后的是雪佛兰,为60.6%。在豪华品牌方面,56.6%的奔驰电动汽车车主选择继续购买电动汽车,与2020年第二季度的24.3%相比有了大幅提升。捷豹电动汽车车主的忠诚度也从25%提升到了56.5%;奥迪从25.5%提升到了50.1%;保时捷从23.3%上升到了36.8%。作为市场领头羊的特斯拉,其车主的品牌忠诚度从51.8%上升到了76.7%盖世汽车1025日)

8.中国电动汽车优势如此巨大的原因美国媒体称,电动汽车是汽车产业的未来。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现在不仅主导着国内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除了在汽车制造上掌握了低成本优势和先进技术外,中国还开始主导电动汽车供应链,这让其他国家的汽车制造商更加难以缩小差距。美媒通过以下5点解释了中国电动汽车建立巨大优势:一是中国电动产业的规模中国品牌约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一半。二是中国的优势在电池方面的优势最为明显它是电动汽车最昂贵的组件。目前,超过80%的电动汽车电池芯是在中国制造的。三是中国在消费者、制造商以及基础设施三方面提供补贴。截至20235月底,中国拥有636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中国汽车品牌还开设了数百个换电站,可以快速将电量不足的电池换成充满电的电池。四是出口大增今年前9个月,中国出口了82.5万辆电动汽车,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110%。中国的出口主要流向欧洲,因为在那里,无论是进口汽车还是国产汽车,消费者都可以获得补贴。五是其他国家依赖中国技术目前,美国只有10款车型有资格获得《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提供的全额补贴。凤凰网科技112